close

希望我只錯了這一題:(猜猜看答案吧!)
是非題:
(  )-- 柔道比賽時,取者在界內拋摔受者,受者背部在界外及地,此攻擊不記分。

上題正解為(X)!取者在界內,可計分不算犯規。

謝謝教練今天考完試還為我們四個女生"開專班",特別指導。我們來真的摔喔!

Notes:

摔倒法
立技: 手技、腰技及腳技
拋身技: 正倒拋身與側倒拋身

捉牢法
壓制法: 10秒-14秒-->1個效果,15秒-19秒-->1個有效,20秒-24秒-->1個半勝,25秒-->一勝
勒頸法
關節法


*******以下引用自 國立臺灣大學 黃國恩教授 文章********
(黃國恩教授志在推廣柔道運動,因此我po上他寫的這篇適合初學者的文章,給自己以及其他有興趣的人參考。感謝黃國恩教授)

認識競技柔道
黃國恩/國立臺灣大學

壹、 前言
柔道是一項藉由柔道衣褲來相互抓握較量,並運用智慧、技術與力量將對手摔倒或控制對方身體之背部於墊上的一種技擊性運動項目;且在技術上迫使對手犯規、勒絞對方的頸部或控制肘關節讓對手認輸或無法繼續比賽。有別於一般有距離性的身體接觸性運動,如跆拳道、空手道、拳擊、國術等,無論是攻擊或是防守,其速度之快可想而知,在以往比賽選手皆著白色柔道服,僅以腰帶上加繫一條紅帶來區分,因此在勝負的判定上往往會因視線角度有混淆不清的狀況,於是一九九七年十月國際柔道總會(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簡介IJF)決定,凡由IJF所求辦的正式比賽選手採用藍白色整套柔道服出賽,改變了維持長達110年象徵純潔、正義及清白的唯一顏色,並且極力推展所謂積極柔道(positive judo),強調選手積極求勝的戰鬥意志,不僅將比賽場地縮小(8m x 8m),加快比賽節奏,亦將選手體重的分級、服裝規格及在場上所能反應的時間、防禦動作、攻擊技術等規則上重新定義,使整個過程邁向一個更具速度與爆發性的競賽形態(黃國恩、許淑慧,2005),此目的不外是要推展柔道運動,讓更多人投以注目的眼光,因瞭解柔道而參與它,進而喜愛它。
柔道發源於日本,並於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目前所有國際賽事無論是技術(IJF有99種技術名稱,日本講道館柔道則有96種)或裁判用語皆以日文來發音,其計分的方式也有別於其他運動項目,是以特殊的專業術語與手勢來判定,身為一位柔道運動的專業執法者,不僅須具備柔道技術的智能外,對於規則的熟悉,且須在得分瞬間立即給予清楚明確的判決,其所須具備並非一般從未參與柔道運動競賽,或僅研讀規則者即可上場執法,而是須持續不斷的實際參與柔道練習與裁判講習進修,方能保持身心最佳狀態,充分掌握賽事進行狀況,洞察選手動力與技術發揮層面,為比賽做出最公正之判決。因此裁判的角色,便成了選手與觀眾間訊息傳送的重要橋樑,其三者的關係是一個賽會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因此對於一位從未參與過的觀眾來說只能從裁判的口令或手勢來了解,到底這是不是一個摔倒技術,是誰摔倒誰,得到什麼分數,至於為什麼得到這個得分,這個得分又代表什麼意義,則須對柔道有所認識方能了解,所以我們有必要來介紹這些在柔道競賽中經常被使用的專業術語、手勢及判定標準,讓一般觀眾能夠容易瞭解,以利欣賞這充滿力、技、美的藝術運動。

貳、 競賽制度

一 、賽程:

圖一 柔道賽程表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06).

柔道競賽的賽程編排方式有別於一般運動項目,每一量級的比賽皆在同一天,一場接一場地比完所有賽程,因此對選手的體能與意志力是一大挑戰;
其賽程的程序如上圖所示,共分為淘汰賽制(Elimination system)、敗部復活賽制(Repechage system)以及集團決賽(Bloc Final)三部分;首先藉由亂數抽籤,將同一量級的選手排出Table A及Table B兩邊淘汰賽制後,開始進行比賽,當雙邊各產生兩位選手進入決賽時(A1、A2和B1、B2),曾敗於這四位選手的人皆可依照淘汰賽時原邊,分別進入A敗部賽制(Repechage A),及B敗部賽制(Repechage B);最後再進入所謂的集團決賽中決定名次,也就是在兩邊淘汰賽決賽獲勝的一方將進行最後的一、二名之爭,敗者則須落入敗部賽制,且交叉進入與淘汰賽時不同邊的分組中爭取335577等名次。在敗部復活的賽制中,雙邊決賽的勝者並列第三名,敗者並列第五名,在準決賽時的敗者則是並列第七名。(如圖一)
二 、柔道競賽之分級
依性別分為男女二組,並依體重各分為七個量級,分別為:
男子組:第一級:-60KG以下;第二級:60.1KG -65KG;第三級:65.1KG-73KG
第四級:73.1KG -81KG;第五級:81.1KG -90KG;
第六級:90.1KG -100KG;第七級:100.1KG以上
女子組:第一級:-48KG以下;第二級:48.1KG -52KG;第三級:52.1KG-57KG
第四級:57.1KG -63KG;第五級:63.1KG -70KG;
第六級:70.1KG -78KG;第七級:78.1KG以上
三、 競賽時間:
男子:五分鐘;女子五分鐘(不包括競賽中由裁判所暫停的時間)。
四、比賽場地:
所謂比賽場地又可區分為競賽區及安全區,所謂競賽區,意指所有有效的技術皆須於此區內攻擊,方有可獲得分數,安全區則指場外用來緩衝避免危險之用。柔道國際比賽場地的競賽區大小規格,自千禧年澳洲雪梨奧運會起,正式採用8M X 8M標準規格,其詳細配置如圖二。

圖二 柔道場地配置圖(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06))

五、柔道服的規格:
參與正式比賽的每位選手皆須準備至少二件柔道服,一件藍色、一件白色,依據比賽規則,檢錄時先唱名者,須穿著藍色道服,後者則穿著白色道服出賽;其柔道服應包含有上衣、腰帶及褲子,各部位的尺寸(如圖三)。

圖三 正柔道服尺寸標示圖(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06))

六、裁判:
柔道競賽的裁判工作是一項三人合議多數決的制度,是在主觀的判定中,謀求一個較客觀的合理化制度;也就是當一種判決,只要有二位裁判認同,便可成立。一場正式的柔道比賽共有三位裁判臨場執法(如圖一),及1-2位審判委員於場邊協助裁判工作,臨場的三位裁判,其依職務的分配又分1位主審(Referee, 站立),及二位副審(Judge,坐著),主審須隨著競賽選手的移動而調整位置,並且掌控全場,對於任何技術所產生的得分,必須立即給予口語的判定及得分手勢。副審則是須輔助主審因個人主觀的給分誤差,適時給予修正,及對場內場外攻擊得分的有效性給予手勢的確認等等,審判委員則是處理在場選手或教練抗議事件,認為場上的三位裁判在判決時有明顯錯誤時,給予裁判召集並給予強烈的建議,但最終的判決仍是以三位裁判的合議結果為終結。
(一) 主審執法手勢
(略)

(二) 副審執法手勢
(略)


參、 技術分類
根據國際柔道總會所收錄的技術動作分類,柔道技術共分摔倒法與捉牢法兩種姿態,摔倒法乃指摔倒技法的統稱,捉牢法則是在坐臥於墊上所施展的技法統稱;摔倒法其依照施術者(簡稱取者)的姿態又可分為立技與拋身技,其中立技意指取者施術後身體是不倒臥於墊上,其依身體控制的部分又可分為手技、腰技及腳技等三種技術類;拋身技則是取者利用自身體重的拋捨,將對手摔倒,因此取者是會倒臥於墊上的;隨著取者身體拋捨倒臥的方向又可分為正倒拋身與側倒拋身兩種技術類。捉牢法方面則分為壓制法、勒頸法及關節法等三類技法,壓制法意指取者本身由上方、側面將對手背部、雙肩或單肩控制在墊上,使其無法掙脫,其得分的換算方式為從主審判決壓制(OSAEKOMI)開始計時,如在9秒(含)以內被對手掙脫主審判決出壓制取消(TOKETA),沒有任何得分,僅能列入攻擊一次;但從10秒-14秒則得到1個效果,15秒-19秒獲得1個有效,20秒-24秒獲得1個半勝,25秒則得到一勝;勒頸法則是控制對方的頸部兩側動脈造成缺氧或壓迫喉結使其無法呼吸進而投降或勒昏;關節法則是控制對方手肘致使產生疼痛進而投降或失去比賽能力等。另外禁止技則是指被IJF歸納為危險技術動作,而禁止在競賽中使用;其各種動作的分類及名稱詳細如下:
摔倒法(Nage-waza)共66技
立技(tachi-waza)包括手技、腰技、腳技,共47技
手技(T E - W A Z A)共16技 腰技(K O S H I - W A Z A)共10技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Ippon-seoi-nage 單臂過肩摔 ISN Hane-goshi  彈腰 HNG
Kata-guruma  肩車 KGU Harai-goshi  拂腰 HRG
Kibisu-gaeshi  踵反摔 KIG Koshi-guruma  腰車 KOG
Kouchi-gaeshi  小內反摔 KOU O-goshi  大腰 OGO
Kuchiki-taoshi  朽木倒 KTA Sode-tsurikomi-goshi  袖釣進腰 STG
Morote-gari  雙手割 MGA Tsuri-goshi  釣腰 TGO
Obi-otoshi  帶丟 OOS Tsurikomi-goshi  釣進腰 TKG
Obitori-gaeshi  帶取反摔 OTG Uki-goshi  浮腰 UGO
Seoi-nage  過肩摔 SON Ushiro-goshi  後腰 USH
Seoi-otoshi  過肩丟 SOO Utsuri-goshi  移腰 UTS
Sukui-nage  掬摔 SUK
Sumi-otoshi  隅丟 SOT
Tai-otoshi  丟體 TOS
Uchi-mata-sukashi  內腿透摔 UMS
Uki-otoshi  浮丟 UOT
Yama-arashi  山嵐 YAS 拋身技(Sutemi-waza)包括正、側拋身技,共19技
腳技(A S H I - W A Z A)共21技 正倒拋身技(M A - S U T E M I - W A Z A)共5技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Ashi-guruma  腳車 AGU Hikikomi-gaeshi  拉進反摔 HKG
De-ashi-barai (-harai)  出腳掃 DAB Sumi-gaeshi  隅反摔 SUG
Hane-goshi-gaeshi  彈腰反摔 HGG Tawara-gaeshi  草袋摔 TWG
Harai-goshi-gaeshi  掃腰反摔 HGE Tomoe-nage  拋摔 TNG
Harai-tsurikomi-ashi  掃釣進腳 HTA Ura-nage  後摔 UNA
Hiza-guruma  膝車 HIZ 側倒拋身技(Y O K O - S U T E M I - W A Z A)共14技

Kosoto-gake  小外掛 KSK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Kosoto-gari  小外割 KSG Daki-wakare  抱分 DWK
Kouchi-gari  小內割 KUG Hane-makikomi  彈卷進摔 HNM
O-guruma  大車 OGU Harai-makikomi  掃卷進摔 HRM
Okuri-ashi-barai (-harai)  送腳掃 OAB Kouchi-makikomi  小內捲摔 KUM
Osoto-gaeshi  大外反摔 OGA Osoto-makikomi  大外捲摔 OSM
Osoto-gari  大外割 OSG Soto-makikomi  外捲摔 SMK
Osoto-guruma  大外車 OGR Tani-otoshi  谷丟 TNO
Osoto-otoshi  大外丟 OSO Uchi-makikomi  內捲摔 UMK
Ouchi-gaeshi  大內反摔 OUC Uchi-mata-makikomi  內腿捲摔 UMM
Ouchi-gari  大內割 OUG Uki-waza  浮摔 UWA
Sasae-tsurikomi-ashi  釣進頂腳 STA Yoko-gake  側掃腳 YGA
Tsubame-gaeshi  燕反摔 TSU Yoko-guruma  側車 YGU
Uchi-mata  內腿 UMA Yoko-otoshi  側丟 YOT
Uchi-mata-gaeshi  內腿反摔 UMG Yoko-wakare  側分 YWA
資料來源:黃滄浪(1957)。吳正明、紀俊安(1999)。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06).

捉牢法(Ne-waza)合計29技(不含禁止技)
壓制法(O S A E K O M I - W A Z A)共9技 勒頸法(S H I M E - W A Z A)共11技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Kami-shiho-gatame  上四方制壓 KSH Gyaku-juji-jime 逆十字勒 GJJ
Kata-gatame  肩制壓 KAG Hadaka-jime 扼勒 HAD
Kesa-gatame  袈裟制壓 KEG Kataha-jime 單羽勒 KHJ
Kuzure-kami-shiho-gatame  變態上四方制壓 KKS Kata-juji-jime 單十字勒 KJJ
Kuzure-kesa-gatame  變態袈裟制壓 KKE Kata-te-jime 單手勒 KTJ
Tate-shiho-gatame  騎態四方制壓 TSG Nami-juji-jime 順十字勒 NJJ
Uki-gatame  浮固 UGT Okuri-eri-jime 滑襟勒 OEJ
Ushiro-kesa-gatame  後袈裟制壓 UKG Ryo-te-jime 兩手勒 RYJ
Yoko-shiho-gatame  橫四方制壓 YSG Sankaku-jime 三角勒 SAJ
關節法(K A N S E T S U - W A Z A)共9技
Sode-guruma-jime 襟車勒 SGJ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Tsukkomi-jime 突進勒 TKJ
Ude-garami  緘肘 UGR 禁止技(K I N S H I - W A Z A)共4技

Ude-hishigi-ashi-gatame  腳壓肘 AGA 國際標準讀音 技術名稱 代碼
Ude-hishigi-hara-gatame  腹壓肘 HGA Ashi-garami (Kansetsu-waza)  足緘 AGR
Ude-hishigi-hiza-gatame  膝蓋壓肘 HIG Do-jime (Shime-waza)  胴勒 DOJ
Ude-hishigi-juji-gatame  十字壓肘 JGT Kani-basami (Yoko-sutemi-waza)  蟹挾 KBA
Ude-hishigi-sankaku-gatame  三角壓肘 SGT Kawazu-gake (Yoko-sutemi-waza)  河津掛 KWA
Ude-hishigi-te-gatame  手壓肘 TGT
Ude-hishigi-ude-gatame  腕壓肘 UGA
Ude-hishigi-waki-gatame  腋下壓肘 WAK
資料來源:黃滄浪(1957)。吳正明、紀俊安(1999)。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06).

肆、 勝負的判定
柔道的勝負是先比較技術得分的等級高低,如相同時再計算次數多寡決定;或對方的犯規失分情形來判定的,在得分方面共有四個等級,依最高至最低排序為:一勝 (Ippon)、半勝 (Waza-ari)、有效 (Yuko)、效果 (Koka)等,其中在比賽中如有一方獲得一勝、兩個半勝或被判犯規輸,比賽立即終止勝負分曉,否則就必須戰至時間終了方得分出勝負,其判定舉例如下:
例一:白方獲得1個半勝,藍方獲得4個有效,時間終了,白方獲勝。(等級)
例二:白方獲得1個有效,藍方獲得2個有效,時間終了,藍方獲勝。(次數)


一、 勝的種類:
1. 一勝(Ippon):指以技術獲得一勝。
2. 合一勝(Waza-ari Awasede Ippon):指取者經由技術獲得兩個近一勝而合為一勝。
3. 優勢勝(Yusei Gachi):指雙方經由裁判舉旗多數決判定的勝。
4. 不戰勝(Fusen Gachi):指對手未出場比賽,不戰而勝。
5. 棄權勝(Kiken Gachi):指對手在比賽過程中因故棄權而勝。
6. 綜合勝(Sogo Gachi):指不僅因技術得分,又加上對手的犯規,而得到一勝。(如:藍方選手已獲得一個半勝,白方選手再因犯規被處罰3次的指導後,所加總的勝)。
二、 得分與犯規判定依據
(一) 得分判定依據
1. 一勝(Ippon):
(1) 立技判定依據:(A)當選手在主動掌控下摔倒對方;(B)且有相當大之力量與速度;(C)使對手背部大部分著地時。
(2) 捉牢法判定依據:(A)壓制法(Osaekomi Waza):當選手壓制對方,在主審宣告壓制後,滿25秒而對方無法脫開時。(B)使用勒頸法(Shime Waza)或關節法(Kansets Waza)讓對手說出「放棄」或以手或腳連續拍打二次或二次以上時)或顯著有效的使對手失去比賽能力,如勒昏、脫臼或骨折。
(3) 犯規換算:(A)對手累積4次指導。(B)對手被直接判處犯規輸。
2. 半勝(Waza-ari):
(1) 立技判定依據:當選手在主動掌控下摔倒對方,但其摔技缺少一勝的要件之一,難以認定足為一勝之得分時。
(2) 壓制法判定依據:20-24秒。
(3) 犯規換算:對手累積3次指導。
3. 有效(Yuko):
(1) 立技判定依據:當選手在主動掌控下摔倒對方但其摔技缺少一勝的要件之二,如缺少「背部大部分著地」之要件與「相當大之力量與速度」中任何之一時,以及雖然背部大部分著地,但仍欠缺「掌控」與「相當大之力量與速度」中任何之一時。
(2) 壓制法判定依據: 15-19秒。
(3) 犯規換算:對手累積2次指導。
4. 效果(Koka):
(1) 立技判定依據:當一選手將其對方施以某種程度之力量與速度之摔技,使其背部之單肩、大腿或臀部著地時。
(2) 壓制法判定依據:10-14秒。
(3) 犯規換算:對手被判處1次指導。
(二) 犯規判定依據
1. 輕微犯規:乃指一種被認定為技術性或戰術性之犯規,應判處指導(Shido)1次,第1次被判指導等於輸給對手1次效果,第2次指導等於輸了1次有效,第3次等於輸了1次半勝,第4次指導則累積成犯規輸(Hansoku-make),其相關罰則條文共22條。
2. 嚴重犯規:指一種被認定為對選手施用危險動作或違反柔道精神之行為,應直接被判處犯規輸之最嚴重處罰,其相關罰則條文共11條。

肆、結語
柔道運動在台灣發展已將近一個世紀,同時它正式榮登奧林匹克競技舞台也已逾40年,或許很多人都聽過柔道,但卻不一定目睹過,更遑論要瞭解它是如何來進行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及輸贏判定;然而要想普及的推展一項運動,首重就是要引起觀眾的興趣及注視焦點,讓觀眾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於整個運動的特性與競賽規則能夠有一全面性的瞭解,如此才能引發動機進而身體力行;此次撰寫的目的主要是將規則重點式的歸納,並以圖表方式加以呈現,藉此讓初學者能快速而清楚的瞭解,然而對一個已發展40年的競技運動,實是無法以三言兩語道盡,如果想更進一步探索這個日本傳統武術精髓所在,就須實際換上道服並參與學習,相信很快您就能瞭解其中之奧妙。
引用文獻
黃滄浪(1957)。柔道初步的研究。前鋒書局,彰化市。
吳正明、紀俊安(1999)。柔道家手冊。全國柔道協會,台北市。
黃國恩、許淑慧(2005)。國際柔道競賽規則(1997-2004年)之變遷與因應策略。大專體育,79,158-164。
劉振豐(2005)。最新國際柔道規則。梅枝圖書,台北市。
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06). IJF Event. July 1, 2006, from http://www.ijf.org/event/olympic.php

*******以上引用自 國立臺灣大學 黃國恩教授 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膽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