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跳過無數次的lab talk沒寫了,
沒辦法,記錄生活總是比紀錄聽到的演講來得輕鬆愉快....
跳過數不清個演講了,只好從n開始算.....>"<

今天lab talk來了個MIT的法國美女教授(助教授)奧莉瓦,
(她母語是法文,我猜是法國人啦,沒有證實。有趣的是,她演講過程中想講一個字講不出英文,直接用法文撒嬌地問派翠克,派翠克幫她翻成英文,真好玩)
吸引一堆人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講者本身是美女,
而是主題很藝術,很生活化,很有趣。
(這種研究主題配合法國美女教授真是讓我賞心悅目)

我不想多講細節(....偷懶就偷爛,找什麼藉口.....)
來來來,看看下面的圖片,體會一下我們有趣的視覺系統對空間頻率的敏感度所造成的有趣效果。

(photo from: http://cvcl.mit.edu/hybridimage.htm)
你看到了什麼?

Copyright © 2007 Aude Oliva, MIT 

啥?你看到了愛因斯坦??

離開你的座位,退後五步再看看螢幕,你看到誰?

什麼?你家書房太小無法退五步?
好。我幫你縮小照片(模擬你退了五步):
請把眼睛瞇起來看,或者摘下你的眼鏡看

你看到了誰?

這種圖片叫做hybrid image(混血圖...我亂翻的...),會造成這樣的效果原因是我們的視覺系統對於特定範圍的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視覺刺激最敏感。簡單來說,如果我們把保留高頻去掉低頻成分的愛因斯坦照片,重疊上保留低頻去掉高頻成分的瑪麗蓮夢露照片,就可以因你與這張混血圖的距離,看到不同的影像。

當我們距離圖片很近的時候,高頻(你可以想像成很細的輪廓)的愛因斯坦會很清楚(因為我們的視覺系統喜歡這種頻率);而當我們距離圖片較遠的時候,低頻(你可以想像成大近視眼的人沒戴眼鏡看世界,只有模糊的輪廓)的瑪麗蓮夢露會很清楚(因為當我們與圖片的距離變遠,原本低頻的刺激會變成高頻;而原本ok的高頻愛因斯坦,則因為太太太高頻,超出人眼解析度,所以就看不見了)。

怎麼這麼難解釋啊?
請不小心看到的"同業",原諒我用這種白話的方式解釋.......

如果你還像看看別的例子,請到http://cvcl.mit.edu/hybridimage.htm
如果你想看看法國美女教授,我破天荒不匿名:http://web.mit.edu/bcs/people/oliva.shtml 
(有沒有一點點像莎拉布萊曼+蘇菲瑪索??)

奧莉瓦最後還提到應用層面:
你看手機簡訊,不想被後面的人偷看到內容嗎?
hybrid image可以應用在這種隱私提昇上,
簡訊內容就像愛因斯坦,保留高頻,讓只距離手機20cm的你看得清楚;
加上低頻的雜訊(由於低頻,不至於影響你看清楚簡訊內容),身後的人卻只看得到雜訊(就像上圖的瑪麗蓮夢露)。

事實上在科學家做研究之前,很多藝術家已經應用在他們的作品上,像西班牙畫家達利(Dali)的林肯畫像。(真跡在Tampa,FL,USA,我去照過照片,卻找不到,真可惜。)

馬賽克照片也是同樣的道理,近看遠看大不同!
下圖檔案非常大,原因是這張照片由無數張小照片所組成的(抱歉,wintery,裡面有你。有我家人,也有我國中同學。哈,你們都是我的database)
(放到最大才能看到小照片,所幸無名相簿不會放很大,上述相關人等請放心,應該只有你自己看得出來那是你)
 
Copyright © 2005 Weilu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膽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